主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这是英雄的城市 这是我的家乡——武汉文博系统战“疫”侧记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  作者: 孙艳艳   |   发布时间: 2020-03-04

3月1日,阴天,但是看得见太阳,它一直在试图冲破阴霾。隐隐看得到刺透云层的光线,微微感觉到阳光的温暖。这座迄今已封城39天的城市,终究是会看到太阳的升起,满眼的春光。这里是武汉,这是英雄的城市,这是我的家乡。

 

武汉深处新冠肺炎疫情中心,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为打好“武汉保卫战”,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医护战士舍生忘死奔赴武汉,排除万难生产的战“疫”物资驰援武汉,祖国同胞的支持关爱给了武汉莫大的信心和战胜疫情的勇气!

 

一、直赴一线 下沉社区

 

2月7日以来,在汉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纷纷响应号召,守初心,担使命,下沉战“疫”一线——全市各社区,下沉党员编入社区网格,完成社区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支战“疫”在一线的队伍中,也有武汉文博系统各党支部干部职工的身影!他们是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武汉市文旅局机关六支部,每一个党支部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先锋战士!

 

在汉省市文博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动员馆所全体党员主动就近就地到村(社区)党组织报到。武汉市文博系统下沉的硚口区是武汉市疫情较重的区,且多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有的是廉租户、城中村公租房户、农民工聚租地,有的紧邻医院、隔离点,社区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文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服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的困难,发挥能啃硬骨头、能打硬仗的作风,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照“应下尽下”要求,帮助社区设置围栏进行硬隔离、入户排查、帮助转移病人、劝阻无通行证无单位证明人员外出、核查保运行人员信息、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帮助居民购买及分发生活物资和药品、张贴宣传海报帮助进行疫情宣传,帮助解决小区内年迈的独居老人生活就医等问题,脚踏实地战斗在一线、战斗在基层。

 

 

首个夜间值守的支部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党支部

 

2月7日以来,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按照要求,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到对口社区——硚口区万兴社区进行下沉帮扶工作。根据社区的安排,该馆下沉帮扶人员被分配到万兴社区高逸小区2栋进行值守。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门栋中有确诊病人,工作条件艰苦。2月15日,武汉气温“断崖式”下跌,天空降下漫天大雪。就在当天,该馆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从2月16日24点开始,增加晚24点至早8点的夜间值班!当时正值武汉天气骤变,气温在零度左右,值守条件异常艰苦,门栋口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帐篷,更无任何取暖设施,通宵要在露天值守,但这些并没有令他们退缩。经馆党委研究,组成了八名同志的值守专班,他们在深夜零时交接,在风雪中坚守。他们互相鼓励,笑称“八勇士”,他们无愧于这一称呼,是武汉文博人的骄傲!

 

 

 

大馆显担当 一馆对接多社区

 

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两馆三个支部对接三个社区,辛亥革命博物馆两个支部对接两个社区,馆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应下尽下”到社区,三馆就承担起8个社区的工作任务,其中武汉博物馆还需值守晚班和夜班。馆领导积极参与,干部职工斗志昂扬,共克时艰,全身投入到疫情防治工作中。

 

馆长亲挂帅 小馆也能担重任

 

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人数较少的党支部,下沉社区工作扎实有效,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春节期间部分职工离汉探亲,在汉职工人数特别有限,且部分居住较远交通出行不便,每馆能够下社区的只有3人左右,但大家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齐心协力,相互理解,互相支持。馆领导身先士卒,其中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等馆主要负责同志几乎每日在岗,职工纷纷主动请缨,就近下沉社区,编入网格,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齐心协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风雨同舟 和衷共济

 

各馆在下沉防疫过程中,了解到社区防护物品和生活物资十分紧缺,积极主动联系,多方筹措,向社区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酒精、消毒液、制氧机等防疫物资及鸡蛋、牛奶、水果等生活物资,以解社区群众燃眉之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和江苏、北京、福建、山东、浙江、重庆等全国各兄弟省市博物馆纪念馆心系湖北,为湖北省、武汉市文博单位寄来口罩、防护服、消毒液、药品等急需物品,给武汉文博系统大力支持,展现了全国文博是一家的大爱情怀,鼓舞和增强了武汉人民战胜疫情的斗志和信心。

 

 

凡人英雄 武汉精神

 

在战“疫”过程中,在汉文博系统涌现出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职工吕宏杰自武汉进入战时状态以来,一直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其父亲、兄嫂一家三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他舍小家顾大家,仍然始终坚守在单位值班和社区一线值守的岗位。他在父亲入院和去世当天还坚守在下沉社区一线,在简单料理其父亲丧事后又投入到工作中。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职工谢俊2月11日报名参加金口街道办事处防疫指挥中心的民兵志愿者,走上纸坊维也纳酒店隔离点(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的勤务保障岗位,担负警戒监控、送餐、处理生活垃圾、解决生活所需等工作。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工作期间尽量不喝水,衣服汗湿了就用毛巾隔汗,一件防护服一直穿到交班,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句抱怨,一句辛苦。2月16日,谢俊在核酸检查中呈现阳性,被确诊感染,安排在医院治疗。治疗期间,他仍念念不忘的是志愿者工作,“既然参加志愿者,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虽然现在退伍了,国家有难,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义不容辞。我康复后请让我继续担任志愿者,我要抗战到底。”他们是文博人,他们是武汉人,武汉正是有着千千万万这样平凡伟大的普通人而顽强坚韧,武汉精神因为他们熠熠生辉。

 

靠前指挥 率先垂范

 

在疫情期间,湖北省文旅厅、武汉市文旅局领导始终坚持靠前指挥,亲临一线,以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武汉市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相卫和分管文博工作的副局长张宏斌整个疫情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全身心积极投入到防疫工作中。2月7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率领第一批厅机关党员援助武昌区积玉桥新生里社区,并将第一批捐助物资送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省市文旅部门领导为做好下沉社区防疫工作,多方筹措防护物资,确保每名下沉人员防护到位。对下沉工作进行监督执纪,对各单位各支部下沉点心中有数,工作开展情况心中有数,协调解决下沉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筑牢底线 守护文物安全

 

文物安全是文博单位的生命线,各馆时刻紧绷这根弦,在下沉社区战疫情的同时,馆内的各项工作也在有序开展。面对部分职工居住较远又无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十分困难的情况,职工互相理解,团结一心,主动值班补位,随时听候调度,保持临战状态,24小时值班,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疫情期间文物安全。省博物馆自实行全封闭管理以来,为防止感染,馆区内的75人全部在馆区食宿,不得进出,坚持消毒、巡查和24小时监控,确保馆区各项安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除展厅和库房之外,还要守护1.89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为了避免员工外出或回家途中感染病毒,单位所有安保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日夜留守单位。

 

三、文旅抗“疫” 我们在行动

 

文旅抗“疫”,有独特的方式,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即使封城,武汉的色彩,也并非只有忧伤的蓝,还有乐观的红,平安的白,希望的绿。正是乐观、平安和希望,让身处风暴中心的我们有了安心,也再次孕育了这座英雄城市的勃勃生机”。疫情期间,按照省政府和文旅厅要求,湖北省博物馆积极研究三期扩建重点项目,为疫情结束后复工做准备,以尽力实现年底开放目标;品牌社教栏目“礼乐学堂”推出27期微课堂,用声音、文字、图片介绍馆藏珍贵文物。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汉市漫画研究会合作,推出抗击疫情漫画展:爱满“围城”——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漫画展。通过笑中含泪、泪里带笑的作品使公众更加强化疫情来袭的警觉、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并藉此,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所有人员表达崇高的敬意!此外,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单位馆上线了线上展厅,让观众朋友们能够足不出户看展览。

 

没有寒冬不会过去,没有春天不会来临。武汉必胜,我们同在!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武汉文博人!擦干泪水,挥洒汗水,在抗“疫”中我们信心百倍、坚强如钢,在微笑中我们迎接阳光普照的春暖花开!

 

(文图资料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