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正文

北京海淀:中小学将配齐高校“导师”支持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紫绮     发布时间:2025-09-15     

  今天举行的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大会上,该区与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约,将深化校地教育协同发展,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同时,该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联盟,将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会上,《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明确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AI+教育”的海淀模式,建设学习型社会资源库等。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在致辞中肯定了海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要持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淀方案”。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海淀作为首都教育高地和科技创新核心区,要牢牢把握“首善之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优势,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立场,强化“开放合作”国际视野,为首都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立标杆、树旗帜。

  大会期间,“十大教室”“海淀夜校”同步发布,涵盖航空航天科技、“两弹一星”功勋、香山革命旧址实景思政、中关村创新精神教育等特色场景,展现出海淀构建“泛在可及、人人皆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系统规划与创新实践。此外,海淀区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海淀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承办。来自海淀区教育系统的师生代表、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等约800人参会。

头条新闻

  • 北京海淀:中小学将配齐高校“导师”支

      今天举行的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大会上,该区与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约,将深化校地教育协同发展,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同时,该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联盟,将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会上,《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

  • 从家书到家国:高校党总支书记给家长的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湖南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锟主动请缨,担任2025级网络空间安全1班班主任,并在9月6日下午3点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全班家长会。   这场家长会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前景和管理制度的全面介绍,更是一次家校同心、以情育人的生

  • 平江伍市镇伍市第二小学:秋风为序启征

      (通讯员  陈铭星)9月8日,伍市第二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校园,迎来了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在欢声笑语与庄重氛围中,共同翻开新学期的第一页。   上午9点,开学典礼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向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们身姿挺拔,行标准队礼,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涌动。

  • 医萌文化团队 “本草魔法” 活动,架

      医萌文化团队 “本草魔法” 活动,架起儿童与中医药文化的桥梁  为传承中医文化,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由医萌文化团队协同策划的“本草魔法”活动走进该中心,此活动将中医药知识巧妙转化为集趣味性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体验课程。  为确保活动充分贴合儿童兴趣,医萌文化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谋划、设计了形式多

  • “铭记烽火 翰墨铸魂”——抗战胜利

      冯嘉雄,少年时受岭南画派知名画家黄霞川的启蒙及指导,青年时被部队特招从事军队美术宣传工作,得到著名军旅油画家裴建华及版画家陈有光等指导学习油画和绘画创作。  回地方后,先后从事摄影布景绘制、珠绣服装及图案、彩瓷壁画、彩瓷工艺品图案、广告绘制、服装、玩具装饰图案等相关设计和创作工作。退休后深入的进

  • “铭记烽火 翰墨铸魂”——抗战胜利

      金成子,原名宋金成,北京人,自幼酷爱书法,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潛心鑽研书法艺术三十余載,1985年有幸结识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和爱新觉罗毓骏两位老师,在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其书法艺术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現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研究会文化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

      7月19日至26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陇原星声•听见成长”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爱之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面向30余名特殊儿童,开展为期七天的创新支教实践。实践团以声音疗愈为核心方法,深度融合本土非遗文化,探索赋能特殊儿童感知与表达的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与爱之家儿童及老师合影

  • “铭记烽火 翰墨铸魂”——抗战胜利

      杨凤章,曾用名:杨奉璋,笔名:“南山悠然”和“关东一闲”。满族,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现又在长春师范大学成教书法专业继续深造,长春市宽城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1975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高级工程师、一级造价师、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