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传承 7501 国礼经典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玮晟 发布时间:2024-01-26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家喻户晓,梅花、桃花始终是伟人毛泽东的最爱。梅花意味着坚强个性,不畏人生严寒,桃花则寓意着健康人生。
7501毛瓷,是现代中国瓷器制造的巅峰之作,同时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它“简洁、朴实、典雅、端庄”,于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在明快之外书写传奇。
众所周知,7501瓷器是伟人毛泽东专用瓷器,所以收藏价值是可想而知的,但是7501瓷器不只是专用瓷器,据了解,7501瓷器所用的原料也是非常珍贵的,7501瓷器原土是叫作滑石子的高岭土,而这种高岭土非常稀少,目前也只有江西有,但是量也非常小,所以7501瓷器弥足珍贵。 “7501”毛瓷是在特殊的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制的专用瓷,有着特殊的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信息。它是一项浩大的政治工程,不计成本,不惜人力、物力,集王者风范与极品工艺于一身,这是任何瓷器都无法企及的历史巅峰。
使得瓷器的胎质完完全全得到了质的升华,出窑的瓷器,在光照下纤尘不染,比玉石更通透,因为在胎质上就有本质的区别。
这难度不仅仅在当时,即使到了现在也算是板窑的一个极限值。另外,瓷土在高温下的收缩导致的超高变形率,使良品十分难得。
7501使用了陶研所库存里珍藏的的高岭土原矿,高岭土如今已濒临枯竭,并成为重要的文化保护区域,严禁开采。
由于高岭土的发现,使得陶瓷能够经受1300度以上的高温,使陶瓷的成品率大大提高。陶瓷的白度、硬度,釉质的透明度、光泽度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7501”瓷产生自特定历史时期,历史意义独特且深远,收藏价值更高,广受中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当代制瓷名人和大师鼎力合作的产物,其精湛的工艺为中国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7501瓷”是至今保存最完美、最齐全的“御用瓷”。
我的“7501”瓷研发过程
——-艾根年
“7501”瓷,准确地说是1975年江西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主席用瓷”。在我国现代用陶瓷史中,“文化大革命”是一个重要时期。陶瓷节和收藏界常常将这一时期的瓷器称为“文歌瓷”。这一阶段的陶瓷制作工艺和瓷器的造型与风格均有其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主席用瓷”是这一阶段瓷器制作的顶峰,也可称之为该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海外甚至有人将这批“主席用瓷”称之为“当代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之所以为世人瞩目,其内在原因有三。一是官窑瓷器是集中天下最优良的原料、设备和最优秀的工匠精工细作而成,因此它代表着当时陶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二是不计工本。由于此类产品并非为市场流通而做,仅供特定成员使用。为求品质超群,烧成后常在众多产品中百里挑一,落选者统统毁掉,因此其成本极其昂贵,甚至无法计算。三是其造型、釉色和纹饰图案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特定的含义。从以上三点来看,“主席用瓷”的制作确实又带有某些官窑瓷器的特征。我认为它是否算官窑瓷器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代表了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陶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我父亲艾盛良,1935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硅酸盐专业,着重搞泥土研发,是“7501”的研发者之一,从小受父亲熏陶和影响,在1979年开始进入红旗瓷厂工作,从普通制模工人到厂里技术骨干,我只用了五年时间,在厂里期间,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充分掌握了青花瓷从泥土到成瓷的整套工艺,为后来生产“7501”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我人生到了十字路口,是继续从事陶瓷行业,还是到沿海发达地区自谋职业,在与我父亲交流过程中,我父亲明确告诉我,陶瓷是景德镇的灵魂,作为一个老陶瓷工作者、领导者的父亲坚决要我留下来继续陶瓷生产制作,并将70年代生产“7501”瓷的制作流程生产工艺传授于我,并希望我发扬光大,让当代“皇家”用瓷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父亲是50年代的高材生,一辈子与陶瓷打交道,为景德镇陶瓷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特别是在 1975年生产“7501”瓷的过程当中,呕心沥血带领众多景德镇艺人、大师,为“7501”瓷顺利制作成功倾注毕生的心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与“7501”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众所周知,毛瓷代表了现代陶瓷制作的最高工艺。
1、选材
制作毛瓷十分重要,我为了生产复制出高质量的“7501”瓷,亲自到抚州采购优质的高岭土,采购回来进行挑选出“瓜子片”,再分离出高岭土里面夹石等杂质,又根据瓷土的质地精心分类,单独配方制作成泥。
2、配方
我翻阅我父亲当年工作笔记以及心得,根据现在的材料和当年的材质区别,通过无数次试制配方,在选用长石方面,充分了解钾长石、钠长石在高岭土运用中的性质差异,合理调整当年配方,使制作出了的陶瓷成品率更高,瓷泥更具有
稳定性,瓷土成泥后,运用现代方法和当年的生产工艺,在除去泥土杂质方面,比原工艺更先进,泥土纯度更高,为了增加泥土的稳定性,我把泥土充分发酵,时间定在半年至一年不等,然后用不同时间的泥土制作成瓷,从而得出第一手瓷料,充分了解泥土的性质,为釉水的制作打好基础。
3、釉水制作
釉水制作历来是个难题,由于现在材质与以往的不同,所以在选购釉水材质时,费尽心思,无数次地试制,无数次地失败,在现代科学的帮助下,充分掌握每种材质的特征,组成成分、烧制的熔点,与泥土怎样去熔合在一起,找到共同点。
4、颜料的挑选
当年的颜色,如今很难买到,特别是红颜色,现在的各种红颜料很难经得起1400℃的高温,为了找到能与泥土、釉水相融的颜料,多次往返于湖南、江西、云南等地,经过多次试烧,终于找到了类似当年的红颜料,并与生产公司、参加密切合作,生产出了高质量各种颜料。
5、在烧制过程中,历经了十几次的失败,在失败吸取教训、经验,终于获得成功。刚开始烧制釉面烧不开,要么釉面开裂,要么颜色飞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冷静下来后,多次拜访老工人、大师以及当年制作“7501”瓷大师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终于烧制成功。
6、在我整个制作复制“7501”瓷过程,除了感谢我父亲外,还有感谢当年的大师,如釉下组的曹桂花大师、嵇锡贵大师,还有当年部所的领导杨火印,在我生产过程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以及继续制作的决心和勇气。
邂逅毛瓷“750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传唱大江南北,风靡神州大地的诗歌出自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梅花和桃花历来是主席的最爱。桃花代表健康的人生,梅花则代表诗人倔犟的个性,在恶劣环境中如梅花般自由地生长。
(7501釉下彩“翠竹红梅” 品锅)
中华传统文化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异彩纷呈,其国际影响源远流长。世界上泛称中国人为CHINA,而他的另一个表达则是陶瓷(china)。唐三彩、汝窑天青瓷、至正元青花、洪武釉里红、万历斗彩,清粉彩和珐琅彩,分别是中华民族各时期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而我国20世纪74-75年时期生产的毛瓷"7501",尤为突出,其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圆熟、影响之深远,让人叹为观止,文化界、收藏界冠之以“毛瓷”、“红色官窑”的美名,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称颂,是中国瓷器制造的巅峰之作,同时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他“简洁、朴实、典雅、端庄”,于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在明快之外书写传奇。
遥想“7501”瓷制作大师盛况空前,陶瓷研究所集中抽调了民国时期景德镇“朱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汇集当时国内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工程技术人员共40余人,其中包括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汪桂英,刘雨岑的儿子刘平,徐仲英的孙女徐亚凤,以及戴荣华、彭兆贤、康家忠、张福平、张祥等当时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全部顶尖的制瓷高手。
(7501釉下彩“翠竹红梅”)
7501瓷分为刘平设计的釉上彩“水点桃花”,彭兆贤设计的釉下彩 “翠竹红梅”,戴荣华设计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其设计的初衷则来自主席的“咏梅”、“芙蓉国里尽朝晖”、“桃花源里可耕田”等名篇诗句产生的灵感。
水点技法则是陶瓷所美术大师刘雨岑先生(朱山八友之一)的创举,一改传统用油调颜料的方法,借鉴了中国画的没骨画法,改用水刷染出花卉的浓淡、阴阳及晕散和过渡,突显花头的粉润娇柔、生动自然,打破了传统勾勒画染的呆板与繁琐,让陶瓷的表现接近中国宣纸画的效果。
(7501釉下彩 “水点梅花”茶杯)
在春风拂面的四月小阳春,笔者走访了浓荫遮盖,百花深处的景德镇浮梁陶瓷文化研究所。
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厂厂长艾盛良先生(7501瓷生产厂家)之子艾根年和叶有明先生,继承父辈的遗志,矢志不渝专研毛瓷的研究和发展,在挖掘父辈配方、全面掌握“7501瓷”全套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投入重资,成立浮梁陶瓷研究所,融入现代高科技制陶瓷技术,制作的“毛瓷”成品,其器型更端庄,色泽则更艳丽,胎质更晶莹剔透,制瓷工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毛瓷”的制造工艺推上了更高峰。
(7501釉上彩 “水点桃花花”品锅)
其胎质:浮梁陶瓷研究所为了研制“7501”瓷,购买已临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我国最好的瓷土),为了制胎后更好的成型,(当年“7501瓷”因为时间短、电力紧,原料本应球磨80-86小时,后实际只球磨60-66小时。陈腐则为了增加原料的可塑性、便于成型,按规定原料应陈腐10-15天,由于用量大,原料接济不上,陈腐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当天出的泥料当天就用,给成型带来很大难度)。采购瓷土后经过分等级处理球磨一定时间后,瓷土在经过发长达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发酵,用这种高岭土制成的胚胎,晶莹剔透,莹白如雪,烧制成型后则坚硬如铁,其胚胎的制作较之原“7501瓷”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器型:当时“7501瓷”造型设计由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设计室主任汪桂英和李雨苍两人负责,采用古代优秀传统的样式,碗采用正德器型,盘用和合器,浮梁陶瓷研究所全盘继承原“7501瓷”器型,又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在原型基础上稍加改动,提炼、升华,比“7501瓷”仿正德器型更加端庄、饱满,线条也更为优雅、流畅,器型也更加稳定。
(7501釉下彩“水点梅花”茶壶)
其画工:“7501瓷”器具画面有水点桃花和水点梅花,正式绘制是采用流水作业线,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划分为: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点蕊)、填色、贴底款、检查下位等。
其烧制:当年的“7501”瓷要求烧制的温度在1390℃-1400℃摄氏度的温度,为了满足要求,故锁定在一个新的烧成温度和烧成制度,在制作12厘米芙蓉对花碗时,为了使芙蓉花叶子的颜色发色有厚重感,采用了两种绿色叠用的方法,即湖南的釉下青松绿和釉下复色分水绿叠。
为发扬“毛瓷”文化,浮梁陶瓷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反复的推敲试制,多次虚心请教业内同行,及当年部所“毛瓷”组的健在人员,和他们的后人反复推敲,集思广益,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烧窑工具,使烧制的产品保持在最佳最稳定的温度,成品率、合格率比原部所生产的合格率还要高出很多,烧制的成品则更为细腻、更加通透,视觉呈现晶莹如玉的感觉。
(7501“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
“7501”瓷的艺术价值:1、“7501”瓷的产生,在文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意义独特且深远,收藏价值更高,广受中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2、当代制瓷名人和大师鼎力合作的产物,其精湛的工艺为中国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3、完整性,“7501瓷”至今保存最完美、最齐全的“御用瓷”。4、“物以稀为贵”,其稀缺性,有记载的只烧制过一次,成型的产品只有几千件,且成功率很低,后世专家、学者及收藏家们的主要追捧对象。5、中国陶瓷史上历代御窑从来没有的釉下五彩对花装饰形式。6、历代御窑从未达到过1400高温烧制的成品。历代御瓷只用于皇家,其艺术品位、风格往往有其定式,“7501”主席用瓷烧制在新时代,既浪漫洒脱,又端庄成稳,力压群芳,独领风骚。
(7501釉下彩“翠竹红梅” 文房用品系列)
“7501”瓷由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四十年过去了,这批神秘“7501瓷”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到了数万倍, “7501瓷”的一只调羹10万元,高白釉双面画芙蓉花观赏碗,是专门给毛主席欣赏的工艺品,当时一共制作了20只,1997年在拍卖会上,“7501”瓷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拍出170万元的高价。一壶十杯的“7501瓷”一套酒具200万元,全套“7501瓷”的瓷器价值过亿。
景东陶瓷集团艾根年先生殚精竭虑发掘“7501瓷”文化的潜能,立志把““毛瓷”文化发扬光大,把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让我们祝福他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编撰: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