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争第一”的内涵,为什么就有那么多家长不明白呢?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2-01-28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希望他自由且快乐,希望他充实且饱满,希望他热情且富有创造力。
至于他的职业,只要他想,任何职业我都会以他为荣。
林清玄: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
林清玄小时候读书很差,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考试过了60分,他兴高采烈地拿给爸爸看,爸爸哈哈大笑,并说自己有了接班人。
爸爸是农夫,林清玄听了以后有点担忧,他可不想当农夫。
后来他开始发奋读书,成绩总算是跟上了。
林清玄参加了三次高考,最后一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分数只比当年的分数线361分多0.5分。
而当年那个考361分的学生最后成了大老板,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林清玄说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争第一,而是应该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在父亲的宽容下,他是个幸运的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当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每天坚持写1000字,高中每天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
这些年他一直坚持下来,到现在他已经写了131本书。
正是因为他内心的种子被唤醒了,他才找到了方向,才会在写作这件事上坚持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他。
学习成绩和未来混得好坏不成正比
林清玄说,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大问题。
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按照分数排名的方法,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名次的压力下。
名次是第一,学习的感受和学习的内容是第二。
学习是为了争取名次,有多少家长是这样认定的?
过去的这些年,绝大多数家长是这样认定的。
这也怪不着家长,学生在学校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最后的考高,同样根据最后那个冰冷的数字来分层。
孩子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家长们认定的事实。
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课堂上占据优势,有着非常好的成绩,可是最后进入社会中,在职场却处处碰壁,这样的孩子一抓一把。
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未见得就是当初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孩子。
精英是少数人群,一个班级中混得好坏,往往是根据他的财力和社会地位来决定的。
当然了,一定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未来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同时还有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最终获得成功的孩子,跟学习成绩没有绝对的关系,跟这个人的创造力和学习态度后者是情商高低更有关系。
而后边提到的这些因素,需要的是一个轻松的环境,一个相对快乐的成长过程。
家长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不断地否定,会泯灭孩子的创造力。
我亲眼看到过一个孩子,在妈妈的训斥下,大脑逐渐空白,连最基本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跟最后那个冰冷的分数相比,这才是孩子最大的损失。
接受孩子可能是平凡的事实
“为什么别人能行,你就不行?”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100分,你考不了?”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第一,你考不了?”
……
这是多少家长的口头禅?
为什么别人的家长对孩子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你却不行呢?
为什么别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来给孩子制定发展的目标,你却不行呢?
再简单粗暴一点的问题,为什么别的家长可以年入50万,你不行呢?
看吧,人要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也不例外,孩子如果真得成熟一点,能够跟家长理论,家长大概占不到一点优势。
如果所有人都能考第一名,那这世界才怪了,所有人都是一个头脑,所有人都是一个水平,所有人都干同一份工作,你说可怕不可怕。
接受孩子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我们这么平凡,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呢?
真正理解了“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争第一”的内涵,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人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就有那么多家长不明白呢?
每天为孩子的成绩焦头烂额,不如换个角度来发现孩子的其他优点,找到孩子的优点,找到孩子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
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是成就自己的一件事,而不是为了成绩而学习。
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一定不是靠着父母的督促来学习的,他们或者是真的感兴趣,或者是真正认识到了学习对自己的深远意义,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孩子可以无法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应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终极一生都是离不开学习的,或者是学习专业知识,或者是学习社交或者是学习特长。
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态度。
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后,他们会从中获得快乐,这才是他们积极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