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正文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6版高考蓝皮书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紫绮     发布时间:2025-09-22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由现代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于9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方向,聚焦新高考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作为《中国高考报告》教研学术的重要成果,2026版“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也在现场隆重发布。来自全国各地学术专家、校长、名师等近300位教育界知名人士莅临现场。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张晶晶为活动作开场致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选拔衔接—高等教育”全链条中,高中是“核心孵化载体”,承担着人才“基础培育、潜力挖掘、方向引导”的核心任务;高考是“关键枢纽机制”,承担着“科学选拔、方向引领、体系衔接”的重要功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拔尖创新人才从“培育”到“筛选”再到“输送”的关键环节。

  发布会现场,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教授、高考研究专家李秀伟,代表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发布2026版蓝皮书核心教研成果。2026版蓝皮书以“提挈原理、兑现承诺”为核心,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式教育目标整体观”,整合“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大考查维度,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高考政策研究专家徐尚昆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新高考改革以“一个坚持、两个转变、三条主线、四项原则、五大能力”为核心框架: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高考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转变;命题紧扣“核心价值、能力素养、情境载体”三线,呈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特征,聚焦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五大关键能力,实现人才选拔与国家战略对接。

  人大附中原教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沈献章从实践出发,分享校本探索经验时提出,拔尖人才培养需兼顾“教育公平”的双重维度:以“有教无类”保障基础公平,让每个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以“因材施教”实现高级公平,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适配成长路径。

  在论坛环节,山东教育社编审陶继新与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曹志祥先生、李秀伟教授、沈献章校长、徐尚昆教授、山东大学副教授孙晓翠女士五位专家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等不同维度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认为,拔尖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基教回归学科本质、强化科教融合、搭建资源平台。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精彩纷呈,让与会嘉宾对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了更深认识。

  自2019年面市以来,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与高考改革同频共振,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方向,紧跟新高考综合改革趋势,聚焦当下创新拔尖人才核心基础素养与时代所需关键基础能力方向,是了解高考新政策、命题趋势、备考策略、学习应用的指导用书。通过线下多场景教研一体化服务,全面赋能高中学校一线教研及备考学习,已有超过一百万名教师使用。

  本次发布会同步展示了2026版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的调研、编撰历程和新版亮点等内容。2026版“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包括《中国高考报告(2026)》以及《高考命题研究与应用(2026,九科)》《高考试题分析(2026,九科)》《高考关键能力培养与应用(2026,九科)》,共计28本。从“解读高考政策、阐释命题依据”到“破解命题密码、服务命题实践”,再到“加强考教衔接,精准引导教学”,体系完整,可满足教育管理者、教学管理者、教研人员、高中老师、高中各年级学生的需求。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精准把握并解读了高考改革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时代新趋势,更成功凝聚起“立足本土、继旧开新”的广泛教育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贡献了重要研究力量。


头条新闻

  •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由现代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于9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方向,聚焦新高考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作为《中国高考报告》教研学术的重要成果,2026版“高考蓝皮书”

  • 北京海淀:中小学将配齐高校“导师”支

      今天举行的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大会上,该区与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约,将深化校地教育协同发展,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同时,该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联盟,将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会上,《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

  • 从家书到家国:高校党总支书记给家长的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湖南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锟主动请缨,担任2025级网络空间安全1班班主任,并在9月6日下午3点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全班家长会。   这场家长会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前景和管理制度的全面介绍,更是一次家校同心、以情育人的生

  • 平江伍市镇伍市第二小学:秋风为序启征

      (通讯员  陈铭星)9月8日,伍市第二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校园,迎来了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在欢声笑语与庄重氛围中,共同翻开新学期的第一页。   上午9点,开学典礼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向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们身姿挺拔,行标准队礼,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涌动。

  • 医萌文化团队 “本草魔法” 活动,架

      医萌文化团队 “本草魔法” 活动,架起儿童与中医药文化的桥梁  为传承中医文化,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由医萌文化团队协同策划的“本草魔法”活动走进该中心,此活动将中医药知识巧妙转化为集趣味性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体验课程。  为确保活动充分贴合儿童兴趣,医萌文化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谋划、设计了形式多

  • “铭记烽火 翰墨铸魂”——抗战胜利

      冯嘉雄,少年时受岭南画派知名画家黄霞川的启蒙及指导,青年时被部队特招从事军队美术宣传工作,得到著名军旅油画家裴建华及版画家陈有光等指导学习油画和绘画创作。  回地方后,先后从事摄影布景绘制、珠绣服装及图案、彩瓷壁画、彩瓷工艺品图案、广告绘制、服装、玩具装饰图案等相关设计和创作工作。退休后深入的进

  • “铭记烽火 翰墨铸魂”——抗战胜利

      金成子,原名宋金成,北京人,自幼酷爱书法,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潛心鑽研书法艺术三十余載,1985年有幸结识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和爱新觉罗毓骏两位老师,在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其书法艺术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現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研究会文化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

      7月19日至26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陇原星声•听见成长”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爱之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面向30余名特殊儿童,开展为期七天的创新支教实践。实践团以声音疗愈为核心方法,深度融合本土非遗文化,探索赋能特殊儿童感知与表达的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与爱之家儿童及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