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誉院校>正文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探秘巫溪文化,青春助力传承振兴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紫绮     发布时间:2025-08-27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8月26日讯】(通讯员 谭玲)近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巫溪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重点走访了大漆工艺传承基地、巴绣技艺展示场所、盐文化遗址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点,通过实地了解、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等科学调研方式,全面挖掘巫溪特色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大漆工作室:触摸千年技艺的现代新生

  在大漆工艺传承方面,实践团走进上磺镇“漆果儿”漆艺工作室,与大漆工艺传承人李心果老师展开深度交流。成员们近距离观摩了工作室里的各式大漆成品,聆听李心果老师详解选材、制胎、髹漆等数几十道复杂工艺流程,了解到每件作品至少需半年匠心打磨。他提到,巫溪大漆以往大多用于棺木。为此,他将大漆工艺与日用品融合,推出手镯、手串、戒指等饰品,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大漆工艺国内已有八千多年历史,从河姆渡遗址朱漆木碗开始,但巫溪大漆传承曾断层,仅留存棺木涂漆的简单用法。李心果老师因就读非遗保护专业,得知家乡有大漆资源却缺表现形式后,返乡创业传承本土漆文化,呼吁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

(图为实践团与巫溪大漆传承人李心果合照,谭皓泽摄)

  非遗展示馆:体验巴绣的细腻匠心

  实践团一行还来到巫溪县非遗展示馆,探访国家级非遗——巴绣。在现场,成员们目睹了传承人姚江莲老师正在绣制的1.9米长宽巴绣作品,得知此类巨作需5人耗时一年才能完成。姚江莲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巴绣对材料的严苛要求,即16根真丝捻制的细线与特制真丝底料。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了“乱针绣”“平针绣”“打籽绣”等核心针法,并尝试体验平针绣,在针脚歪斜、线结松散的实操中,深刻体会到这项技艺背后“十年功”的坚守。团队还了解到巴绣在胸针、丝巾等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政府助力传承非遗文化,开设教学班传承技艺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与巫溪巴绣传承人姚江莲合照,谭皓泽摄)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体验巴绣,谭皓泽摄)

(图为巴绣作品,黄艳林摄)

  宁厂古镇:追溯盐文化的兴衰与坚守

  实践团前往宁厂古镇,探寻有着5000余年历史的盐泉遗址,并与制盐工人贺言修深入交流,了解盐厂的跌宕发展史。团队沿盐马古道追溯历史,聆听宁厂古镇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川盐济楚”战略支援前线的故事——1941年8月日军空炸盐厂后,盐工们克服破坏坚持生产的不屈精神,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实践团还走访了仍居住在古镇的村民,目睹古镇因盐厂关停走向没落的现状:1996年大宁盐场关闭,全镇约百余人,多数房屋空置,危房与自然相融。通过实地探访,团队触摸到盐文化中的坚韧与沧桑。

(图为实践团于盐马古道上行走,杨宇晗摄)

(图为制盐工人贺言修为实践团介绍制盐工序,杨宇晗摄)

  长红村: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传承

  实践团来到巫溪县长红村,这里作为红军入川第一线,留存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团队深入调研,了解到长红村既是红色革命见证地,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成员们看到1932年红三军用锅灰写下的“铲不掉的标语”,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为深入感受红色精神,实践团沿当年红军行军路线“重走长征路”,在崎岖山路上体验红军行军的艰辛,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实践团与村民交流,得知当地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和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实现红色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通过走访,团队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活力,以及其为乡村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

(图为实践团在长红村红三军遗址合照,谭皓泽摄)

(图为实践团在长红村重走长征路,谭皓泽摄)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重外院青年学子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视角深入记录巫溪县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内涵,通过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实践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使巫溪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


头条新闻

  • 金矢留学对话埃克塞特大学:罗素名校,

      金矢留学:  老师上午好,感谢您参加金矢的答谢盛典活动,非常荣幸邀请您来到长沙。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所代表的大学。  埃克塞特大学Harry ZHANG:  好的,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长沙参加金矢留学的活动。我叫Harry,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国际招生办,负责大学在国内的招生工作。  

  • 南京工程学院:触摸无锡科创脉搏,赋能

      为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活力,近日,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智行锡科”科创研学实践团前往无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访多家科技企业、文化场馆与产业园区,深入探寻无锡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发展轨迹,沉浸式体验技术革新氛围,在实践中强化专业认知与创新能力。  走进AI前沿:大模型引领产业升级

  •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探秘巫溪文化,青春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8月26日讯】(通讯员 谭玲)近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巫溪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重点走访了大漆工艺传承基地、巴绣技艺展示场所、盐文化遗址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点,通过实地了解、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等科学调研方式

  • 金矢留学对话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带薪实

      金矢留学:   老师上午好,感谢您出席金矢留学的答谢盛典活动,非常荣幸邀请您来长沙。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代表的大学。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Cecilia:   好的,我叫Cecilia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中国办公室的招生官。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大家从名字就能知道我们学校位于英国的曼彻斯

  • 科技赋能振兴路 青春力量助乡兴

      为响应国家引导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号召,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智汇凤城·匠心助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队前往高密市大牟家镇、东北乡社区,围绕智慧农业、无人机应用、文化传承等核心方向,创新设计“田间课堂+技术帮扶”特色实践体系,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乡村科

  • 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青春担当

      为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推动乡村实现全面发展。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智汇凤城·匠心助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队前往高密市大牟家镇党建中心、东北乡社区青农湾田园综合体、共富工坊等地,探寻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服务队前往高密市大牟家镇党建中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时代之责立潮

    暑假期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智汇凤城·匠心助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队联合高密市大牟家镇、东北乡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依托专业优势,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文旅宣传、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服务队采用“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赋能红色记

      近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队采用“集中实践+分散行动”形式,通过探访革命遗址、参观抗战纪念馆、采访亲历者和开展基层调研等方式,用数字化技术留存珍贵音像资料,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   活动中,服务队员们实地参观了高密青纱桥畔、公婆庙村、红高粱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