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世界,一纸一中华——马良玲与留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傣族剪纸,用非遗文化架起国际交流之桥
来源:中国教育文化 作者:紫绮 发布时间:2025-11-14
“Paper is the leaf, scissors are the pen—let the culture flow.”
11月的一个午后,德宏职业学院非遗社团剪纸教室里,传出阵阵惊叹声。财经旅游学院大二学生马良玲正手把手教留学生们折叠、下刀,一张张红纸在指尖翻转,片刻之间化作栩栩如生的漂亮图案。留学生们举着作品争相合影,用刚学的汉语连声说道:“太美了!中国剪纸,神奇!”

作为学校非遗社团副社长,马良玲入校以来已累计志愿服务,曾跟随傣族剪纸非遗传承人邵梅罕老师项目把剪纸带进户允小学、胶林社区、勐巴娜西景区。这一次,她把课堂搬到留学生中间,让“请进来”与“走出去”同频共振。“傣族剪纸2009年就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既要学好技能,更要当好文化使者。”

一把剪刀,剪出“美美与共” “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一带一路’火车。”留学生高高举起剪纸,“马同学告诉我,火车代表互联互通,就像我们来中国留学,把知识带回家。”现场,马良玲又带领大家把剪纸贴在白纸上,做成“可以带走的中华礼物”。“我要寄给妹妹!”留学生们兴奋地夸赞着,其中有两位的同学还将他的作品送给马良玲的指导老师。非遗+国际交流,探索职教新路径 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与国际交流合作处联合举办,旨在探索“非遗社团+留学生”常态化课程。社团指导老师陈老师表示:“我们将依托德宏多民族非遗资源,开发‘中英双语’剪纸、傣陶、等模块,让更多留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也让中国学生在外语教学、跨文化沟通里得到锻炼。”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马良玲第一次“出圈”。她曾在“传承匠心·职教报国”主题实践中,以青年视角创作《中华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剪纸长卷,被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永久收藏;荣获2025年“挑战杯”省赛三等奖、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等十余项荣誉。对她而言,奖状是“起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才是“终点”。“下一步,我想把傣族剪纸与数字营销结合,做一套线上双语课程,让海外朋友足不出户也能学非遗。”马良玲信心满满。
当剪刀合拢、红纸展开,一段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就此完成。德宏职业学院正以非遗为媒、以青年为桥,在“小而美”的体验课堂里,绘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职教画卷。马良玲们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的厚度,也看见中国技能青年的温度。







